主页 > 鼻科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所致头痛

作者:首大日期:2017-03-31

  头痛病因很复杂,颅内疾病、头部疾病、五官科疾病、全身性疾病等,很多疾病均可引起头痛。

  (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所致头痛的分类

  1、神经反射性头痛:因于耳鼻咽喉、口腔、颌面部、咽喉、颈部炎症性疾病引起的头痛。

  治疗原则:消除炎症,多可以收到明显效果。

  2、神经性头痛:因支配耳鼻咽喉头颈部位的神经疾病引起的头痛。

  治疗方法:以中医药效果为佳。

  3、血管源性头痛:因耳鼻咽喉头颈部位血管病变所引起的头痛。

  治疗方法:可以手术血管疾病的,宜手术治疗为主;难以用手术治疗的,以中医药效果为佳。

  (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头痛常见疾病

  1、急性鼻炎:头痛因感冒所致,有感冒病史与感冒症状。

  治疗方法:西药抗感冒药物,或中药辨证论治治疗感冒,头痛即除。

  2、鼻腔阻塞性病变:最常见的病种有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腔异物。往往以偏头痛(一侧头痛)为主,头痛或偏左,或偏右、头昏,伴长期鼻塞不利,或呈持续性鼻塞,或少有涕,或少量粘涕难出。如有鼻腔异物者,可能有涕中带血,或涕臭。

  治疗原则:解除引起头痛的鼻腔性病变。如鼻中隔矫正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性头痛)、摘除息肉(息肉引起的头痛)、取出鼻腔异物(异物引起的头痛)。

  3、急性鼻窦炎:头痛明显,伴有面颊部,或鼻根部,或眼眶内角处压痛。额窦炎以上午疼痛重,上颌窦炎以下午疼痛重。

  治疗原则:西药消炎治疗效果好,中医辨证论治效果也好。同时配合鼻腔滴减充血剂、消炎剂。

  4、慢性鼻窦炎:头痛有明确部位或无明确的具体部位,或头昏为主,伴长期鼻塞,脓涕或多或少,嗅觉障碍。

  治疗原则:中药效果很好,在辨证论治的时候,需要使用具有止痛效果的中药,常用药物如:白芷(10-15克)、川芎(10-15克)、露蜂房(3-6克),此三种药物可以同时使用;另有川乌(毒性强,可用3克,久煎,头痛性质属于寒证,患者不可自行处方,以免中毒,如舌麻、心跳加快或减慢,循环衰竭等严重性中毒)。有中成药都梁滴丸、都梁软胶囊(服用一种即可,药物成分为川芎、白芷,适合于各类鼻窦炎引起的头 痛或神经性头痛),效果很好。

  鼻窦炎或慢性鼻炎引起的头痛,应当治疗好鼻炎或鼻窦炎,否则,疼痛仍然可以复发

  5、鼻部神经痛(不多见):原发性者原因不明,继发性者,多因炎症或肿瘤侵犯所致。头痛较严重,位于鼻根部、鼻内、眼眶内、颧部、上颌、牙槽等部位,并可向同侧耳内、颞部(两侧太阳穴处)放射。

  治疗原则:原发性者中医药治疗为主的效果好,西医治疗可以局部封闭。

  6、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以耳内剧痛为主,伴头痛、发热,耳内流脓后头痛迅速缓解。

  治疗原则:消炎为主。中医以清热解毒,活血排脓为主。耳垂放血有一定止痛效果。

  7、急性鼓膜炎:耳内痛剧烈,在咳嗽、喷嚏时加重,伴听力减退。

  治疗原则:消炎为主。中医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为主。耳垂放血效果好。

  8、外耳道疖:耳内疼痛由轻趋重,严重时引起头痛、不能安睡。牵拉耳郭或按压耳屏时耳痛加重。

  治疗原则:消炎为主,局部用药,耳垂放血效果好。

  9、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头痛不严重,部位多在耳后乳突部。伴久病耳内流脓,新近加重。

  治疗原则:消炎为主。或中医辨证论治,需要清热解毒,活血排脓。

  10、颈椎病:颈项或枕部持续性钝痛,伴颈部不适,或有手臂肩部疼痛、麻木,运动受限、耳鸣、眩晕等症。

  治疗原则:小针刀治疗效果好,可以中医辨证论治。

  11、颈动脉血管疼痛综合征(亦称颈动脉炎、颈动脉痛综合征):患侧颈动脉搏动处搏动样胀痛或阵发性刺痛,向患侧扁桃体、舌根、耳内、面内、颧顶部和枕部放射。

  治疗方法:局部封闭,或辨证论治。

  12、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咽炎:可以出现头痛,伴咽喉疼痛、鼻咽部不适等感觉。

  治疗原则:消炎治疗,或辨证论治,咽部用药。

  13、头颈部纤维组织炎:头颈部胀痛不适感,多伴有耳鼻咽喉慢性炎症。

  治疗方法:局部封闭,辨证论治。

  14、耳鼻咽喉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侵犯颅内后,可以引起头痛,日轻夜重,重者难忍。此时多有明显的原发病症状出现。

  治疗原则:治疗肿瘤是根本。西药的一般止痛药效果差,往往需要用杜冷丁、吗啡之类。中医药辨证论治有一定效果(活血化瘀、解毒散结、行气止痛之类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