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鼻科 >

鼻出血、鼻塞分别可见于哪些疾病?

作者:首大日期:2017-03-31

  鼻出血可见于哪些疾病?

  耳鼻咽喉科医生常将鼻出血分为两大类:

  一、鼻腔疾病所致鼻出血

  1、外伤:有鼻外伤病史。由于鼻部、头部受到外伤后引起鼻出血,一般容易认识。

  2、鼻腔炎症:各种鼻腔炎症,包括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均可能引起鼻出血,或涕中带血。最多见的是干燥性鼻炎,引起反复小量出血。萎缩性鼻炎在清除鼻内干痂、用力擤涕时容易出血。感冒后也容易引起鼻出血。打喷嚏太重,也可致鼻出血。

  3、鼻中隔偏曲、嵴突:鼻出血的部位发生于偏曲的凸面或嵴突附近。因此一侧出血为主,偏曲明显时往往一侧鼻塞明显。此时往往伴有干燥性鼻炎。

  4、鼻腔、鼻窦、鼻咽部肿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均可能引起鼻出血,或经常性、反复性涕中带血,严重者(晚期)大出血。血管瘤引起大出血。

  5、鼻腔特殊性炎症:结核、梅毒、麻风、艾滋病等,引起鼻腔组织溃疡,容易导致出血。鼻腔与鼻窦的真菌感染,亦可导致鼻出血。

  6、鼻腔异物:因损伤鼻黏膜而导致出血,小儿多见,有同侧鼻塞症状。成人多有异物入鼻病史,小儿不会介绍病史。或因手术时异物滞留鼻内,引起炎症,产生出血,常为涕中夹血。

  7、腺样体肥大:当腺样体肥大引起鼻腔继发性充血时,可引起鼻出血。

  二、全身性疾病所致鼻出血

  1、急性传染性疾病: 凡发热性疾病,均可引起鼻出血。

  2、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血管弹性差,动脉压力高,容易发生大出血;慢性肺病(如肺气肿等),静脉压力高,容易引起鼻出血。

  3、出血性疾病:各种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紫外线照射过多、医疗过程中使用抗凝血药物过多,均可引起鼻出血,甚至反复大量出血。

  4、营养障碍与维生素缺乏。

  5、肝、肾疾病:如肝硬化、肾病综合征。

  6、内分泌功能紊乱:如倒经(月经期鼻出血)。

  7、结缔组织病:如风湿热(风湿病)。

  8、重金属及药物中毒:常与职业性中毒有关。

  9、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10、原因不明性鼻出血(或称特发性鼻出血)。

  鼻塞可见于哪些疾病?

  鼻塞是因鼻腔通气道受阻或鼻粘膜丧失了对空气摩擦感而产生的鼻不通气的客观症状和主观感觉,常伴鼻流涕、闭塞性鼻音、嗅觉障碍,有时伴头痛。鼻塞主要是鼻部病变的症状,鼻咽部病变,如腺样体肥大等,亦可表现为鼻阻塞;鼻阻塞有时也属于全身性病变的局部反应。

  (一)鼻塞的特点描述

  具有鼻塞症状的患者在向医生陈述病情时,需要向医生介绍鼻塞的以下特点是属于哪一方面?

  1、间歇性鼻塞:有时塞,有时不塞。

  2、交替性鼻塞:左侧鼻塞而右侧通,右侧鼻塞而左侧通。

  3、持续性鼻塞: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鼻塞持续存在,没有完全通畅的时候。

  4、单侧性鼻塞:只有一个鼻腔总是堵塞不通,另一个鼻腔则无鼻塞。

  5、渐进性鼻塞:在相当一段长的时期内,鼻塞由轻转重,缓慢地进行性地加重,越来越重。

  (二)新生儿鼻塞

  1.鼻腔先天性闭锁畸形:患儿哺乳困难、呼吸困难。二侧性者出生后即窒息死亡。诊断可用1号橡皮导尿管,若有闭锁,则不能通入鼻咽部。

  2.新生儿急性鼻炎:患儿轻度发热,一般在38℃以内,伴喷嚏、清水样涕、溢泪等症。

  3.新生儿鼻梅毒:患儿哭声轻微,面如老人。鼻前庭糜烂、皲裂,鼻分泌物干结成痂,可伴手足肛门周围梅毒性皮炎。父母血液梅毒补体结合与沉淀反应可确诊。

  4.新生儿鼻白喉:鼻腔分泌物恶臭,前鼻孔周围及上唇皮肤脱落,见有鼻腔假膜,易出血,颈淋巴结肿大。

  (三)儿童期鼻塞

  1.增殖体肥大(腺样体肥大):鼻塞重,张口呼吸,打鼾,并见营养不良。病重者可见增殖体面容。

  2.急性传染病:如白喉、麻疹、百日咳等。

  3.鼻腔异物:单侧持续性鼻塞,病程久者,鼻分泌物有臭气,带血性分泌物。

  4.鼻窦炎:鼻分泌物增多,容易感冒,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精神不集中。

  5.后鼻孔息肉:渐进性鼻塞,在呼吸时更明显,后鼻孔镜检查可见到新生物。

  (四)成年人鼻塞

  鼻塞症状患者在向医生陈述病情时,除了注意向医生介绍上述鼻塞的特点外,还需要向医生介绍与鼻塞相伴随的症状,以及病程多久。病程长短与伴随的症状不同,鼻病可能不同。

  1、急性鼻炎:有外感症或上呼吸道炎症,鼻粘膜急性充血,鼻分泌物由清水样渐转为粘性或粘脓性。一般不需要做特殊检查。

  2、慢性单纯性鼻炎:病程多较长,也可以病程不长。交替性或间歇性鼻塞,鼻分泌物量少,稀薄或粘。鼻甲肿大而光滑。一般不需要特殊检查。为了排除鼻窦炎或鼻中隔是否有病变引起者,可能需要做纤维镜或CT检查。

  3、慢性肥厚性鼻炎:病程很长。渐进性或持续性鼻塞,涕少难出,鼻甲肥厚,表面不平或如桑椹状,弹性差,对1%麻黄素收缩反应不敏感。

  4、鼻中隔偏曲或嵴突:病程多较长。鼻塞时轻时重,容易鼻衄,前鼻孔镜检查可确诊,必要时纤维镜检查或CT检查。

  5、萎缩性鼻炎:病程多较长。鼻腔宽大、干燥,有痂皮堆积,分泌物腥臭,鼻甲萎缩变小,嗅觉消失。鼻塞多因鼻腔痂皮堆积所致,或因鼻粘膜萎缩后鼻腔感觉功能减退而缺乏呼吸气流刺激感所致。

  6、鼻息肉:患侧渐进性与持续性鼻塞,闭塞性鼻音,鼻腔内可见新生物,如剥皮荔枝肉。多伴有鼻窦炎病史,或有变态反应性鼻炎病史,或有慢性鼻炎病史。

  7、急、慢性鼻窦炎:急性鼻窦炎多由于感冒后所致,属于新病;慢性鼻窦炎可有鼻窦炎反复发作病史,或病程较长。主要特点,除了有鼻塞、鼻粘膜充血肿胀以外,最重要的特点是出脓涕,门诊一般检查(前镜镜检查)可见中鼻道或嗅裂有脓性分泌物引流(此属阳性体征,可以诊断鼻窦炎,但不能诊断是哪一个哪几个鼻窦有炎症),如果没有阳性体征时,或需要明确是何鼻窦有炎症,X线照片(目前一般用CT照片)可确诊。

  8、鼻腔异物:多见于儿童,成年患者多见于鼻部手术后医生忘记取出纱条而成为异物。以一侧鼻塞进行性加重,并出现粘脓血涕、同侧头痛,容易被认为是恶性肿瘤。检查时可取出异物即能确诊,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

  9、鼻腔肿瘤:渐进性与持续性鼻塞,鼻腔内可见新生物,活组织检查可确诊。